篇1: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20xx年度古城乡严格按照免疫强化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接种、资料规范管理、疫苗注射器规范注射和管理。加速麻疹和乙肝控制工作,全面开展各种疫苗相关疾病的监测和控制。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常规免疫运转与接种率监测
按照《某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明确划分责任区域;努力改善服务形式,采取接种前筛选对象、通知、预约、再通知、再预约等方式,努力提高疫苗及时接种率;加强适龄儿童的规范接种与管理,使儿童建卡、建证率均≥95%。
接种率报告按县计免科要求每月接种率报告并开展审核并分析评价,每季度对各接种单位报告的累计接种情况开展分析评价,将结果及时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措施并敦促落实。
流动儿童管理一直是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工作难点,20xx年要按照有关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大对流动儿童的规范管理力度,除常规运转时对流动儿童接种实行特殊管理外,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流动儿童摸底调查和查漏补种,并报告流动儿童接种情况报表,确保流动儿童接种率≥90%。通过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等方法,敦促各接种单位加强流动儿童规范管理,逐步实现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同步承受免疫接种服务。
二、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20xx年消除麻疹目标,积极配合上级指示精神,确保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达100%。
三、计免针对疾病监测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后,计免针对疾病监测范围扩大到所有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监测,特别是麻疹、AFP、新破、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等都有具体的监测指标,工作任务量很大。
1、麻疹监测:
执行新的《麻疹监测方案》,加强病例报告、调查及标本采集与送检,高度重视监测资料的利用,定期对麻疹疫情开展分析,掌握麻疹流行态势、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研究判断麻疹控制形势,分类开展针对性的控制活动,如提高诊断报告水平、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努力实现20xx年消除麻疹目标。
2、AFP监测:
加强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管理,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努力发现“零”剂次及未全程免疫儿童,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常规免疫工作质量;根据疫苗供给情况,在适宜地区和适宜人群开展IPV的接种工作,提高对该疫苗的认知度。
切实纠正AFP监测中病例发现不及时、采便合格率低、免疫史不准确等问题,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报告意识,进一步牢固和完善AFP病例监测系统。
加强AFP病例监测质量管理、分析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继续重点督导和现场调查,以改良工作,确保无脊灰状态。
3、乙肝监测:
继续做好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坚持边接种边摸底,及时发现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的儿童并纳入补种对象,确保高的接种率。
加强乙肝监测,对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要认真开展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推动乙肝监测工作科学规范开展,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速乙肝控制进程。
4、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开展对甲肝、流脑、乙脑、流感、腮腺炎、水痘监测,及时发现病人,识别暴发与流行,加大控制力度。
篇2: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20xx年在院领导的关怀、重视和支持下,在免疫规划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肯定的成果,各项业务工作运行良好,免疫规划工作保持在较高水平,相应的可免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掌握.为保证我院免疫规划工作不滑坡,制定20xx年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一.连续加强免疫规划宣扬,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的熟悉让群众主动支持,协作我们的工作及主动给儿童接种.
二.加强责任心,严格做好免疫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准时告知询问接种前的禁忌症,避开错种、漏针,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三.按上级要求,完成五苗接种率和四苗掩盖率,使新生儿在一月内建卡、建证,接种率达到100%,掌握相应传染病发病率为零.
四.加强流淌儿童管理,居住3个月以上建证、建卡,接种疫苗工作,严禁计免死角消失.
五.一类疫苗决不收分文钱,二类疫苗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的规定购买.
六.根据上级的要求计免已实行信息化管理,所录儿童信息准时上报.
篇3: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20xx年我院将持续落实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贮存与运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依据《20xx年长武县疾病控制工作要点》要求,重点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免疫接种
1、积极落实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抓好春、秋季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规范资料管理。
2、做好乡级冷链运转条件下的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全年12次冷链运转。“九苗〞接种率坚持在95%以上,“两脑〞接种率提升到95%以上。
3、做好流动人口等常规免疫难以覆盖人群中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
4、提升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关于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展开麻疹疫苗的补充免疫接种工作。
5、进一步提升乙脑和流脑疫苗及时接种率,特别是强化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二、针对传染病监测、调查处置
1、持续做好维持无脊灰状态和麻疹消除工作,强化AFP病例监测,确保无麻疹突发。无白候,破伤风病例,其余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低于往年水平。
2、新生儿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监测: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的要求,强化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和主动监测工作,防止病例漏报;做好白喉和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适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提升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三、计划免疫管理
1、建立计划免疫儿童个案信息网
〔1〕20xx年实现儿童接种资料个案管理信息化,出生儿童接种卡发卡率达到100%。
〔2〕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
2、持续展开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对20xx年幼儿园、小学入学新生展开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要求幼儿园、小学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漏种疫苗补种率达到100%以上。
3、进一步强化接种门诊管理工作。
规范接种程序,搞好接种环境卫生,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接种环境。
4、疫苗及冷链管理
持续落实执行条例和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疫苗管理和冷链系统管理。强化疫苗的计划、使用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执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持续做好疫苗微机化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其管理水平。及时制订和上报第一类疫苗的年度使用计划,确保第一类疫苗有计划的分发和使用,避免疫苗浪费。严格冷链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存管理等冷链运转机制,要按要求做好配发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工作,确保专物专用。
5、预防接种管理
正确处理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关系,必必需在优先确保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展开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决不同意因展开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冲击和干扰免疫规划项目的正常实施;二类疫苗必必需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使用,不得强制使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常规免疫的日常管理,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切实将强化免疫接种纳进常规冷链运转的`免疫服务工作,提升强化免疫的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提升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统一使用《陕西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强化接种卡、证的管理,提升卡、证相符率。
6、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监测
要强化预防接种前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预防接种积极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强化注射器使用后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强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按照工作规范相关要求,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报告和处理。
7、宣扬和培训
充分利用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时机,采纳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广泛宣扬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免疫防病知识,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做好“4、25〞宣扬日和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的宣扬工作。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冷链运转前例会制度,有计划地展开针对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及业务技术培训。
8、流动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是免疫预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展开流动人口的调查,切实了解辖区流动人口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状况,并结合当地流动人口的实际,想方设法,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开诊频次、时间、方式等多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更方便、周到的服务。